18世紀波旁王朝廢除加泰隆尼亞中世紀以來的傳統行政體制,嚴禁加泰隆尼亞語言文化出現在公共領域,權利遭受強力壓縮激發認同的凝聚。
19世紀末波旁復辟,寄望以經濟發展實力建請馬德里改善語言文化權利未果,智識菁英團結思索改善政治地位,衍伸出加泰隆尼亞主義。
加泰隆尼亞主義並非狹隘的民族主義,20世紀隨著社會文化認同和政治運動發展日漸茁壯,成為加泰隆尼亞人民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價值理念,正是如此,公民社會動員影響力每每跨越政治光譜。進入21世紀,面對不公義的憲政體制,保守的馬德里政府,加泰隆尼亞選擇透過公投,以成為歐盟國家爭取和平獨立。
時間:2018年5月11日(五)18:30~21:00
地點:台灣教授協會B1演講廳
(台北市臨沂街25巷15號,近捷運忠孝新生站)
主辦:本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協辦:台灣教授協會
~報名方式如海報,歡迎踴躍參加~
2013年起,司法院在全國各地普設26個原住民族專庭,以示尊重原住民族傳統習俗與文化。設立5年以來,其成果如何,亟需加以檢討。本討論會主講人Chris Upton具有美國執業律師實務經驗,近幾年在台灣進行人類學田野工作,實地參與多次原民法庭,將為我們帶出他的觀察與建言。
「文資爭議何時了?」討論會
時間:2017.10.1(日)2:00~6:00pm
地點:師大梁實秋故居(台北市大安區雲和街11號,捷運台電大樓站3號出口往師大路方向)
報名網址: https://goo.gl/forms/19FSb3XR1JYC8fdx2
研討會緣起
衝突與戰爭似乎是人類文明發展途中的必然產物,也扮演著文化存亡興衰的關鍵性角色。20世紀前半發生二次人類史無前例的世界大戰,史家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後處理未盡完善,後續引發了第二次大戰。正因為體認到衝突與戰爭帶來的毀滅性影響,二次大戰後,各國無不致力於處理戰後遺緒,試圖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衝突。
二次戰後經過七十年來,成立了聯合國組織、也建構了歐洲聯盟,先端科技日新月異,人類溝通的工具越來越發達,不論是組織的深度、地域之廣度或速度之迅速,皆已到達了人類文明史上最高峰的今日,然而環顧世界各地,不論是中東、歐洲或東亞地區,宗教衝突、族群紛爭以及戰爭賠償等議題依舊無法止息,且有越演越烈趨勢。面對這樣的文明困境,擅於處理異文化差異的學門──人類學,如何運用學科累積百餘年來的知識,提出觀點,協助紛爭解決,乃刻不容緩的議題,也是本研討會舉辦的目的。
本研討會發表學者來自於東亞地區台日韓各地,將聚焦於各自所處理過的中日、日韓、中港、台日、原漢、日沖或各地內部隱含族群間衝突的議題。期待透過各地案例的比較,討論當代族群衝突之內涵,並提出族群和解/共生的可能方向。
從語言學與考古學的研究,台灣很可能是南島語族征服大海的出發地,但日本的祖先是否也可能是在3萬年前從台灣搭船而至?根據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人類史研究群長」海部陽介博士的推論,日本民族起源可能有3個史前外來遷徙路程,其中「沖繩路線」極可能是從台灣渡海登陸沖繩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