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演講
日期 |
主題 | 會議、講座 | 主辦單位 | 場地 | |
2018年 | 11月14日 | 台北市舊「昭和町」文史與龍安國小 | 臺北市龍安國小演講 | 臺北市龍安國小 | 台北:龍安國小 |
11月13日 | 台北市「昭和町」的日常生活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日常生活史」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 | 台北: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
10月13日 |
吟遊台北「昭和町」異時空之旅 | 台北市文化局2018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吟遊城南 書寫記憶」 | 台北市文化局 | 台北:河邊生活 | |
7月13日 | 台北舊昭和町日本家屋群的前世今生 | 重回歷史現場 夏季思想沙龍系列 | 紫藤廬 |
台北:市定古蹟紫藤廬 |
|
5月18日 | 台北「昭和町」日本家屋群的前世今生 | 台北大同扶輪社例會 | 台北大同扶輪社 | 台北:凱薩飯店 | |
2月6日 | 台湾・沖縄・日本とのつながりについて──与那国島を中心に── | 台北南山扶輪社例會 | 台北南山扶輪社 | 台北:美麗信花園酒店 | |
2017年 | 12月8、9日 | 遺落台灣的「殘留孤兒」:日本家屋保存運動中的東亞和解意義 | 「文化存亡興衰的未來挑戰:族群和解/共生的可能」國際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
10月1日 | 台北市舊「昭和町」所蘊含的台灣學術史文資價值 | 「文資爭議何時了?」討論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台北:師大梁實秋故居 | |
4月13日 | 探索「東臺灣海」蘊藏的學術生機:以沖繩與那國島為中心 | 「暸望與鑽探:東台灣史前海洋文化探索」座談會 |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台東:卑南文化公園 | |
3月6日 | 日本、沖繩與台灣海洋族群文化的連結 | 國際扶輪3480地區台北原民扶輪社 例會 |
國際扶輪3480地區台北原民扶輪社 |
台北:華國飯店 | |
2016年 | 12月22日 | 重構「東台灣海」文化圈族群關係 | 通識課程演講 | 國立中山大學 | 高雄:中山大學 |
12月10日、12月24日 | 生命的永續在於分享與創新 [影片] | 紀念黃安聰老師技術講座 | 中華民國服裝甲級技術士協會,中華民國洋服總會,台北市西服同業公會,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合辦 | 台北:實踐大學綜合大樓 | |
11月14日 | 蔡英文政権の原住民政策とこれから | 第26回日本李登輝学校 | 日本李登輝之校友/財團法人李登輝基金會 | 台北市 | |
10月8日 | 多民族多文化社会の台湾から見るアジア共同体の構築 | 東亞大学公開講座「ITによる東アジア共同体の構築」 | 東亜大学ワンアジア財団共催 | 日本:下関市 | |
9月9、10日 | 20世紀台灣五大族群的複雜關係:殖民/後殖民vs戰爭/戰後 | 「族群的靜觀與動向」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 |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 | 台北 | |
8月6日 | 誰來紀念終戰?從「歷史不連續」到「轉型不正義 」 | 「烈焰鎮魂--台灣兵與許昭榮特展」系列演講 |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 高雄市 | |
7月29日 | 近年台灣原住民 重大事件評析 | 月例會 | 台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 | 南投:竹山 | |
5月13日 | 台日關係中的歷史難題:「戰後處理」與「殖民後處理」 | 「多元視角下的臺灣與日本」學術座談會 | 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 | 嘉義:民雄 | |
5月6日 | 台湾の多元文化への誘いー日本沖縄とのつながりを中心に | 月例會 | 台北市日本工商会 日本人会 | 台北:日本工商會 | |
4月14日 | 日台歷史不連續所留下另類轉型不正義課題 | 例會 | 台灣智庫 社會議題小組會議 | 台北:台灣智庫 | |
1月14日 | 台湾における多民族・多元文化世界への旅 | 特別企劃 | 台湾三菱商事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2015年 | 12月18-20日 | 人類學、NGO與原民部落-八八水災後參與觀察與共做行動 | 「公共人類學的未來挑戰「參與/共做」方法論的可能」研討會 | 霧台鄉好茶部落,魯凱族文物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主辦 | 屏東:霧台 |
11月11日 | 從烏來省思台灣「戰後處理」與和解之難題 | 政大烏來樂酷計畫 | 國科會政大烏來樂酷計畫辦公室 | 國立政治大學 | |
10月21日 | 小鄉誌大視野:沖繩與那國町史的胸襟與志氣 | 「臺灣原住民地區方志編修成果與問題」學術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 | 台北 | |
9月25日 | 台湾における日本観の形成過程 | 月例會 |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流通部會 |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 | |
9月17-19日 | 台灣瀕危族群文化困境評析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60週年所慶「跨‧文化」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台北 | |
8月5日 | 文化の宝庫―台湾原住民族からの贈り物― | 月例會 |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建設部會 |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 | |
5月31日 | 終戰前在台日人空襲受難經驗 | 「台灣大空襲七十周年」座談會 | 台灣教授協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5月30日 | 引言:跨越終戰七十年 | 第四次分享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 群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5月13日 | 從烏來昂首回顧「終戰七十年」 | 國科會政大烏來樂酷計畫辦公室 | 國科會政大烏來樂酷計畫 | 國立政治大學 | |
1月24日 | 318學運後的憲政時刻:國家、NGO與原民部落間的權力政治 | 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獎助計畫 | 臺灣原住民部落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
2014年 | 12月26日 | 我國族群事務資源分配機制之研究 | 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計畫 | 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計畫 | 國立東華大學 |
11月19日 | 落實原住民族文化權的制度性安排 | 我國族群事務資源分配機制之研究 | 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計畫 | 空中大學蘆洲校本部 | |
10月3日 | 「服貿」經濟的盲點 族群共生的未來 |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暨世界人類學會聯合會2014聯合年會 |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科技部主辦 | 台北 | |
7月15日 | 「服貿」經濟的盲點 族群共生的未來? | 「從客家/族群研究的角度看服貿協議」工作坊 | 《全球客家研究》期刊、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主辦 | 新竹:國立交通大學 | |
6月10日 | 八八災後原住民的公民不服從運動 | 國立陽明大學「風險與災難研究」課程 | 國立陽明大學 |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 |
4月19日 | 服貿有鬼?太陽花學運照見黑箱 | 「『服貿有鬼,副作用就在你身邊』座談會」 | 臺東大學Mata社 | 臺東大學 | |
4月18日 | 人類學徒在太陽花學運中的位置 | 國立東華大學教卓「部落有教室」教師社群 | 國立東華大學 | 國立東華大學 | |
4月4日 | 是誰在支付觀光產業的成本與代價? |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原民之夜」 | 反黑相服貿民主陣線 | 濟南路 | |
4月1日 | 「服貿」經濟的盲點 族群共生的未來 | 中研院自由學社「中研院「民主加課」講堂」 | 中央研究院 | 中研院胡適紀念館前 | |
3月25日 | 族群文化的觀點看當前憲政危機 |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街頭公民教室」 |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街頭公民教室」 | 濟南路/青島東路 | |
3月23日 | 服貿協議對台灣多元文化的影響 |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街頭公民教室」 |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街頭公民教室」 | 濟南路/青島東路 | |
2月24日 | 2013年原住民族重大事件評析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週一演講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
2月13日 | 莫拉克災後:國家、NGO與原住民族 | 本所「103年『台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獎助』期初研習會」 | 中央研究院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
2013年 | 12月26日 | 2013年台灣原住民族重大事件評析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族群」討論會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 台北 |
11月28日 | 從「和解精神」看烏來高砂義勇隊紀念碑議題之演變 | 國科會社會實踐「烏來泰雅學講座」 |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國科會社會實踐─烏來泰雅學講座 」 | 國立政治大學 | |
11月22日 | 日、台島嶼間の民族學的關連性─神話伝說、漂流史料の分析を中心に | 第20回日本李登輝學校研修團 | 日本李登輝學校 | 群策會 | |
11月18日 | 台灣的對日觀:族群,殖民與戰爭所形構之複雜現象 | 台韓論壇「戰後台韓的對日關係比較」會議 | 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主辦 | 台北 | |
11月9-10日 | 台灣百年來的族群關係發展圖像 | 第五屆「發展研究年會」 |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 |
10月24日 | 重構「東台灣海」區域族群文化類緣關係 | 旅群時空膠囊-102年度全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族 | 宜蘭縣泰雅生活館 | 宜蘭縣泰雅生活館 | |
8月30日 | 八八水災公務機構弊案懲戒相關資料分析 | 「八八風災國賠案件」交流會議 |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 台北 | |
6月18日 | 「災害帶給台灣原住民研究的反省與課題」 | 課程 |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 |
6月3日 | 災後重建政策下的原住民族人權課題 | 2013年原住民族人權教育營 | 台灣民主基金會 「原住民族人權教育營」 | 義守大學 | |
5月31日 | 從近世漂流文獻重構「東台灣海」域諸島族群文化圖像 | 課程 |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亞洲藝術史研究會 | 國立台灣大學 | |
3月26日 | 「高砂族」がおかれた戦後の境遇:歴史和解の可能性について」 | 特別演講 | 台北縣烏來鄉高砂義勇隊慰靈紀念協會、日本佐渡島訪台團合辦 | 烏來高砂義勇隊紀念公園 | |
3月16日 | 基調演講〈近世漂流記史料からみた「『東台湾海』文化圏」の新たなる像を求めて〉 | 2013年沖繩民俗學會年會 | 沖縄民俗學會 | 日本:沖繩藝術大學 | |
3月7-9日 | Taiwanese Attitudes toward Japan (1987-): Complex System Phenomena Caused by Ethnic Diversity and Two-Layered Colonization | 第一屆亞洲未來會議 | 第一屆亞洲未來會議籌備會,Tamasad University,渥美國際交流財團主辦 | 曼谷:CENTARA GRAND HOTEL AT CENTRAL PLAZA LADPRAO BANGKOK | |
2012年 | 12月3日 | 八八災後重建政策下的原鄉守護行動 | 「中國,日本,與印尼災後社會重建」工作坊 | 清華大學 | 中國:北京 |
11月26日 | 和解精神再出發:論「高砂族」的戰後處境 | 南島民族國際會議「浪潮譜寫共鳴:台灣原住民與南島民族的心靈會遇與歷史記憶」 | 台灣太平洋研究學會 | 台北:國家圖書館 | |
10月6-7日 | 從漂流文獻重新建構「東台灣海」域族群文化圖像(15~19世紀) |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2012年會:區域研究@臺灣人類學 |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會 | 台北:中研院 | |
9月11日 | 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與司法衝突:行政訴訟案例探討 | 原住民族人權論壇 | 臺大校友會館 | 台北 | |
8月31日-9月1日 | 八八災後重建政策下的文化傳承,部落裂解與族群認同危機 | 人文臨床與無緣社會:台日論壇 | 慈濟大學 | 花蓮 | |
8月25-28日 | 守護家園/文化:論魯凱族阿禮部落訴請撤銷劃定之訟 | 第五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千千岩助太郎與台灣原住民族傳統建築 |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 台北 | |
6月11日 | 『濟州島民漂流記』からみた黒潮流域南方諸島の文化形態 | 第7回沖繩國際學術會議 | 首爾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 | 韓國:首爾 | |
2011年 | 10月28日 | Cultural Links around Botel Tobago Island in East Taiwan Sea | Culture and Ecology of Island Locals In East Asia | Kang kyeung-hye in Museum of Ulleunggun | Korea |
10月7-8日 | 八八水災後原住民族抵抗運動回顧 | 「展望南台平埔族群文化」學術研討會 | 國立台灣博物館 | 台北 | |
10月1日 | 解讀高砂義勇隊的「大和魂」:兼論台灣後殖民情境的複雜性 | 「第一回台灣近代戰爭史(1941-1949)」國際學術研討會 | 高雄市政府、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高雄 | |
6月10日 | 「後殖民」與「戰後」的錯位與歷史糾葛:烏來鄉高砂義勇隊紀念公園拆碑與行政訴訟始末 | 把人類學家帶進來:公共人類學工作坊 |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 | 新竹 | |
4月24日 | 高砂義勇隊的「大和魂」:後殖民時期親日現象的解讀 | 文化研究討論會 | 文化研究學會、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 | 清大月涵堂(北市金華街110號)三樓演講廳 | |
2月19日 | 與那國島を取り巻く島々の文化的つながりについて | The Interdisciplinary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Symbiosis of Human and Nature From the View Point of "Island Study" | 島嶼共生系學際研究環(ISSIS) | 日本:東京 | |
2010年 | 11月12-13日 | 「尊重多元文化特色」的八八水災重建政策 | 「一年過後:原住民族災後重建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發展研究中心 | 台北 |
11月11-12日 | The Ethno-historical Network among the Islands of the "East Taiwan Sea" | Conference on Migration, Network and Colonial Legacies in Pacific Islands | CAPAS-MARC | Taipei | |
10月23-24日 | 欠缺族群思維的重建政策 | 再現南臺平埔族群文化學術研討會 | 台灣小林平埔原住民族文化重建協會 | 高雄 | |
10月2-3日 | 人類學與歷史學者在八八水災後小林重建的角色 |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0年大會 |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 台北 | |
9月25-26日 | 日本殖民地期の人類學研究の断絶と再評價─台灣からの眺望 | 法政大學「國際日本學の方法に基づく『日本意識』の再検討」第二回研究會 | 法政大學國際日本學研究センター | 日本:東京 | |
4月14日 | 「專業不夠」與「不夠專業」的中央災後重建政策 | 政治大學法律系「福利服務與社會救助專題研究」 | 政治大學法律系 | 台北:政治大學 | |
3月11日 | 青年魯凱的莫拉克風災重建願景 | 靜宜大學通識中心課程「新聞講看嘜」 | 靜宜大學通識中心 | 台中:靜宜大學 | |
1月30日 | 八八災後,重建政策檢討 | 第一屆「臺灣守護民主平台年度論壇」 | 臺灣守護民主平台 | 台北: 臺灣大學 | |
1月10日 | 災難人類學與民族誌 | 災難社會田野調查工作坊 |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台灣文化的流變與創新研究室 | 台南:成功大學 | |
2009年 | 12月12日 | 從88風災談災民的救援、安置與重建的相關問題 | 法律扶助基金會第五屆志工營隊 | 法律扶助基金會 | 台北:新光人壽教育會館 |
11月17日 | 災後百日看原住民族的困境 | 台灣心鄉土情系列研習課程 | 群策會與慈暉學苑 | 永和市 | |
10月25日 | 「莫拉克颱風的省思」圓桌會議:「專業介入與社區重建」引言人 | 2009年第一屆國際民族生物學會亞洲區會議: 文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中原住民的位置、神聖空間及參與式研究方法 |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靜宜大學、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thnobiology | 台中: 靜宜大學 | |
10月24日 | 與那國島對外關係—一個東台灣海文化圈的理解角度 On External Connection of Yonagunijima - from an Analytic Angle of Cultural Circle of Eastern Taiwan Sea | 海的「福善」與「暴戾」國際學術研討會—亞洲人類學與民俗學的觀點 | 臺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與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共同主辦 | 台北: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 | |
10月24日 |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殖民統治與遷佔者性格(1945-1987) | 「中華民國流亡台灣60年暨戰後台灣國際處境」學術研討會 | 台灣教授協會 | 台北: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 |
9月25日 | 原住民該何去何從?─面對遷村的抉擇與部落的離散,如何協助原住民安定生活與整合部落? | 88守護家園聯盟系列座談 ─災後重建願景行動工作坊系列二 | 88家鄉守護平台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協會 綠色陣線協會 | 台北 | |
8月24日 | 原住民族在八八水災中的受災狀況與重建評估 | 八八水災特別報告 | 中研院民族所 |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
7月2-5日 | 台灣的後殖民情境:雙層後殖民所構成的複雜系統現象 |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SEAA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nthropology)聯合大會 |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SEAA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nthropology) |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
5月22日 | 環「東台灣海」海域文化史的重建:古地圖/史料新解與當代課題 | Stories of Seven Seas: Perspectives for the Study of Maritime Links in East-Asian Rim Seven Seas | Center for Archeological Studies, Center for Maritime History, and Center for Asia-Pacific Area Studies (CAPAS) |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
3月5-6日 | 〈台湾における日本観の分析――エスニック集団と歴史が交錯する中の複雑系的現象――〉 | 「日本的傳統與現代」國際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主辦 |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 |
2008年 | 7月19-21日 | 台湾引揚者のポストコロニアル状況について | 東アジアの植民地主義「文 化・技術・移動―日本認識 をめぐって」 | 日本東洋大學/東亞大學合辦 | 韓國:釜山 |
6月13日 | 〈環「東台灣海」地域文化史的重建〉 | 『重探東亞海洋文明論』國際工作坊主題座談 | 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燎原「跨越國境線」整合計畫 主辦 | 台中:中興大學 | |
3月2日 | いわゆる『日系台湾人』のポストコロニアル〈序論〉 | 第10回「台湾における植民地主義に関する歴史人類学的研究-『日本』認識をめぐって」研究会 | 日本文部科學省基盤研究 | 東京・東洋大学 | |
2007年 | 10月29-30日 | ポストコロニアル台灣の二層構造:日本と中華 | 「台灣和日本關係的回顧與展望:過去‧現在‧未來」國際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 台北:中研院 |
10月26-27日 | 從兩起台灣原住民族法庭訴訟事件談人類學知識行動與實踐的可能性 | 「人類學與民族學的應用與推廣」研討會 |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 台北 | |
9月15-17日 | 15世紀の与那国島見聞史料再考――南方の視点から | 大會基調演講 | 日本島嶼學會2007年與那國島年會 | 日本 | |
4月21日 | 台灣的「戰後處理」:宗教層面的考察 | 2007 台湾文化與歴史系列講座 | 保生文教基金会 | 台北・保安宮 | |
3月8-9日 | 「東台湾海」周辺島嶼民族間の文化的親近性 | 「日台関係」国際共同研究ワークショップ | 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 | 沖縄・ホテルメルパルク | |
3月5日 | 台湾原住民族の歩み | 日本李登輝学校台湾研修団第 6 期研習活動 | 日本李登輝学校、台湾群策会 | 桃園:渴望學習中心 | |
2月10日 | 台湾における「中華」殖民主義の終焉 (1987-2006) | 第 5 回「台湾における植民地主義に関する歴史人類学的研究-『日本』認識をめぐって」研究会 | 日本文部科學省基盤研究 | 東京:東洋大學 | |
2006年 | 11月23日 | 二重のポストコロニアル台湾と日本 | 第 4 回「台湾における植民地主義に関する歴史人類学的研究-『日本』認識をめぐって」研究会 | 日本文部科學省基盤研究 | 東京:東洋大學 |
10月4日 | 台湾の抱える「靖国問題」 | 黄智慧先生講演会 | 首都大学東京人文学部 | 首都大学東京 | |
10月1日 | 台湾人類学者が見たドナン島 | 与那国の自然と文化を語る会 | 那覇:沖縄船員会館 | ||
9月30日 | 「東台湾海」文化圏における「島」際関係史 | 「沖縄海人文化の系譜」海洋博30週年紀念シンポジュウム基調演講 | 財団法人海洋博覧会記念公園管理財団 | 沖縄:沖縄コンベンションセンター | |
6月18日 | 青田社区建築物保存運動について | 昭和町会 | 昭和町 | 東京 | |
6月9-10日 | An Analysis of the Accounts by the Takasago Volunteers during the Wartime |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people’s Experiences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1942—1945 in Southeast Asia and East Asia: Comparatives Studies | 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 Korea: Seoul | |
5月26日 | 烏來拆碑事件媒體報導中的「事實」與「史實」與其宗教性質 | 「高砂義勇隊」学術シンポジウム | 台湾原住民教授学会 |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建國分部 | |
5月19日 | 高砂義勇隊的「大和魂」:兼論北縣烏來拆碑事件 |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講座 | 台北:台灣大學 | ||
5月11日 | 從北縣烏來拆碑事件看今日台灣原住民的困境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講座 | 台北:世新大學 | ||
3月16-17日 | 「戰後」台灣各族群對戰歿者的追悼方式與課題:兼論其與日本關係 | 「近現代日本社會的蛻變」國際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 台北:中研院 | |
3月14日 | 台湾における慰霊の課題:日本との関連について | 日本李登輝學校台灣研修團第四期研習活動 | 李登輝學校 | 桃園 | |
2005年 | 12月24日 | 尋回人性的光輝:「戰後」日本人對高砂義勇隊的人道關懷〉 | 給高砂義勇隊平安夜的祝福 | 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台北:北投 |
12月16日 | お名前は?と聞いたときの台湾原住民の悩み | 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學部國際學科《比較文化入門》 | 橫濱:明治學院大學 | ||
10月20日 | 日本靖國神社信仰與台灣英靈 |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公開學術講座 |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 花蓮:國立東華大學 | |
10月13日 | 從黑潮看南島民族的文化遷徙 | 多民族國家的和諧與共處 | 文山社區大學 |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 |
8月14日 | 日本雅美文化研究論壇資料庫介紹 | 蘭嶼研究群例會 | 中研院民族所蘭嶼研究群 | 台東市 | |
6月4日 | 戰後台灣における「日本文化論」の形成と脱植民地化 | 日本台灣學會第七回學術大會 | 日本台灣學會 | 日本 | |
5月19日 | 日本靖國神社信仰與台灣英靈 | 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例會 | 中研院亞太中心 | 中研院民族所 | |
2月20日 | 台北青田社區的保存經驗:人文永續街區的展望 | 木造建築及社區環境保存論壇 | 台北市龍安里里辦公處、青田社區發展協會 | 台北:國立編譯館 | |
2004年 | 11月5日 | 台湾原住民の歩み | 産経新聞李登輝学校 | 産経新聞李登輝学校、 台湾群策会 | 台北:群策會 |
5月28日 | 戰後台灣の日本文化論:以書籍出版物為例的探討 | 「台灣的日本研究之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 台北:中研院 | |
3月28-29日 | 台灣における日本研究/日本觀について | 「在台灣發現日本」國際研討會 | 東京外國語大學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研究所 | 日本:東京 | |
2003年 | 12月5日 | 増田福太郎對台灣原住民律法的研究 | 「增田福太郎與台灣研究」紀念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
3月15-16日 | 蘭嶼とバタン諸島の民族的關連性——研究史をふりかえって | 「YAMI文化研究の一世紀」論壇 | 台灣YAMI文化研究會 | 日本:東京 | |
2002年 | 12月14-15日 | 台灣腔的日本語:殖民後的詩歌寄情活動 | 文化研究學會2002年會「重返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 | 文化研究學會 | 台中 |
11月6-8日 | 失散了的文化鎖鍊:與那國島的「玉祭」與其周圍諸民族 | 第九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 | 福建師範大學中琉關係研究所 | 中國:福州 | |
9月27-29日 | 台北:ポストコロニアル都市の悲情 | 大阪市立大學第十回國際學術會議「アジア都市文化學の可能性」 | 大阪市立大學文學部 | 日本:大阪 | |
9月19-20日 | 高砂義勇隊的「大和魂」:後殖民情境下的解讀 | 「涓滴成流——日常經驗與凝聚記憶」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會 |
台北:中研院 | |
7月5-6日 | 蘭嶼與巴丹群島的文化類緣關係: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探索 | 南島民族海洋文化論壇 | 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台北 | |
4月30日-5月1日 | 東南亞與東北亞的接合處:環「東台灣海域」蘊藏的學術生機 | 「區域研究與社會科學的對話:對亞太研究未來方向的啟示」國際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計畫 | 台北:中研院 | |
2000年 | 11月4-5日 | 探討台灣與沖繩之間的島際族群關係史 | 「台灣‧沖繩歷史文化」研討會 | 宜蘭縣員山鄉公所 | 宜蘭:員山 |
3月27-28日 | 與那國島十五世紀前後的領屬問題與台灣 | 「琉球的認同與歸屬論爭」國際學術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 | 台北:中研院 | |
1999年 | 6月18-19日 |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ese Attitudes Toward Japan in the Postcolonial Period. |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Japan and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its Asian Neighbors during and after the Imperial Era, NIAS | Copenhagen University | 丹麥:哥本哈根 |
1998年 | 11月14-15日 | Taiwanese Discourses on Democracy in the Early Post-war Period: An Analysis of the Legacy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 |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mocracy and the Problematic of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Asian Society | National Hokkaito University | 日本:札幌 |
7月26日-8月1日 |
The Yamatodamashi of the Austronesians: Takasago-Giyutai of Taiwan During the Pacific War. |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 |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 美國:維吉尼亞 | |
3月28日 | 漂流関係史料からみた八重山と台湾 | 台湾原住民と交流の会 | 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平和 研究所 | 東京:明治學院大學 | |
3月8日 | 漂流関係史料からみた八重山と台湾 | 八重山文化研究会例會 | 八重山文化研究會 | 日本:石垣市 | |
1月24日 | 漂流関係史料からみた八重山と台湾 | 沖繩民俗學會例會 | 沖繩民俗學會 | 日本:那霸市 | |
1997年 | 3月24-26日 | 殖民地時期日本對台灣原住民族宗教的研究:官學並行的學術傳統的形成 | 「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
1996年 | 8月10日 | 從人群漂流移動的史料記錄看沖繩與那國島與台灣的社會文化的關連性 | 平埔研究會例會 | 平埔研究會 | 台北:中研院史語所 |
1996年 | 5月21-23日 | The Socio-Cultu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Yonaguni and Taiwan: An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Concerning Population Driftings and Transferences. | The Symposia of Culture as well as Biological Affinities among the Indigenous Peoples in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 Academia Sinica | Taipei |
1996年 | 3月30日 | Japanese Studies on the Religion of Taiwan Aborigines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1895–1945): The Formation of a Governmental-cum- Academic Research Tradition. | The 4th Conference on Japanese Studies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Singapore |
1995年 | 11月20日 |
台灣、日本原住民環境觀的比較研究-水庫抗爭行動的文化論述 |
Views of the Environment in Asian Countries- Their Relationship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Asian-Pacific Center | Japan: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
1995年 | 9月24-25日 | 日本と台灣の先住民における環境觀の比較研究:ダム建設の抗争に關する文化的言説 | 『アジア諸国における環境観――持続可能な開発との関連において』国際研討會 | 國連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 東京 |
1994年 | 6月17日 | 沖繩與那國島起源神話初探 | 「神話與傳說」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台北 |
1992年 | 9月7-8日 | 日本平成天皇即位儀式試析 | 「東方宗教研討會」第七屆年會 | 東方宗教學會 | 台北 |
主辦或合辦國內外學術會議與專題討論
日期 |
學術會議或專題討論名稱 |
主辦單位 |
地點 |
|
2018年 | 10月26日 |
Culture on Trial: Indigenous Rights and Special Indigenous Tribunals in Taiwan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 台北: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
6月9日 |
「台北『昭和町』日本家屋聚落群的文史價值」圓桌論壇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台北:市定古蹟殷海光故居 | |
5月11日 |
「加泰隆尼亞主義的認同形成與發展」討論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台灣教授協會 | 台北:台灣教授協會 | |
2017年 | 12月15日 | 萬物相生相持:關懷基隆黑鳶行動哲學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基隆: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
12月8~9日 | 「文化存亡興衰的未來挑戰:族群和解/共生的可能」國際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 |
10月1日 | 「文資爭議何時了?」討論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師大梁實秋故居 | |
|
4月13日 | 「暸望與鑽探:東台灣史前海洋文化探索」座談會 |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台東:卑南文化公園 |
2016年 | 11月20日 | 圓桌論壇:當代文化資產行動面臨的危機與轉機 |
主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協辦:科技部研究計畫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想像:當檳城華人遇上世界遺產」
|
台北:紫藤廬 |
6月10日 | 討論會:峇里島古典藝術的文化復振運動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台北:紫藤廬 | |
5月7日 | 討論會:「日本刺青文化與當代社會認同」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台北:師大梁實秋故居 | |
2015年 | 12月18日~20日 | 公共人類學的未來挑戰「參與/共做」方法論的可能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動人類學」研究群
|
霧台鄉好茶部落,魯凱族文物館3F |
7月17日 | 台灣小而美族群文化論壇 |
財團法人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台灣平埔原住民族文化學會、 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南投縣魚池鄉邵族文化發展協會
|
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伊達邵部落 | |
5月31日 |
「原力論壇」主題:原住民族與國家
|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
台北市慕哲咖啡 | |
4月27日 |
「原力論壇」主題:憲法與原住民族婦女權益
|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
台北市慕哲咖啡 | |
4月27日 |
「原力論壇」主題:憲法與原住民族婦女權益
|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
台北市慕哲咖啡 | |
3月25日 |
「原力論壇」主題:憲法原住民族專章與國會選制
|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
台北市慕哲咖啡 | |
2014年 | 12月15日 |
「原力論壇」主題:部落選舉生態觀察記
|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
慕哲咖啡 |
10月3日 |
2014聯合年會Panel 主題10:「人類學徒在太陽花學運中的位置」
|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暨世界人類學會
|
國立政治大學 | |
2014-2015年 | 5月26日 |
「原力論壇」主題:青年的理解vs部落的明白:學運後遍地開花回饋座談會
|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
台北市慕哲咖啡 |
4月28日 |
「原力論壇」主題: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原住民族權益的防禦機制?
|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 法律扶助基金會 台北総會 | |
3月11日 |
「原力論壇」主題:加拿大vs台灣:原住民相關法律比較
|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
呷米共食厨房 | |
2013~2014年 | 2月~1月 |
民族所「週三午餐時間」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12年 | 10月6日~7日 |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2012年會:區域研究@台灣人類學」學會年會panel,主題:相逢在海上:環東台灣海域族群文化的前世今生
|
||
2011年 | 8月 |
2011部落論壇《八八災後:七件有關原住民族權益的法律実例》
|
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 |
7月 |
第八屆『人類學營』主題:「人類學與公共議題:災難中看見族群」
|
中研院民族所 | ||
2010年 | 10月8日~10日 |
「另類教育論壇」panel「山海子民原鄉傳承教育的可能性」
|
全人實驗高級中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4月~7月 | 「災後重建部落論壇」專題討論 [PDF] |
財團法人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共同主辦
|
4月~7月 | |
2009年 | 7月5日 |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SEAA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nthropology)聯合大會パネル: Shifting Cultural Identities in Postcolonial Taiwan and Japan
|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SEAA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nthropology)連合大會 |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05年 | 12月10日~11日 |
「当達悟遇上南瀛」2005蘭嶼研究群年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台南県政府文化局,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會、東台灣研究會共催 | 台南:佳里蕭壠文化園區 |
3月20日 |
「2004年台灣原住民族重大事件」部落論壇
|
財團法人小米穂原住民文化基金會主辦 |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 | |
2004年 | 11月24日~25日 |
「牡丹社事件130年歴史與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
|
屏東県政府文化局與屏東県牡丹鄉公所主辦、中研院民族所共催 |
屏東県牡丹鄉活動中心 |
參加研究計畫
中研院民族所「蘭嶼研究群」(2002年~2005年,2005年任執行秘書)
日本交流協會歷史研究者交流事業獎助「靖國神社與臺灣英靈」研究計畫(2006~2007)
日本文部科學省平成17-20年度科學研究基盤研究「台湾における植民地主義に関する歴史人類学的研究」(2005~2009)
日本TOYOTA財團(2006~2008)アジア隣人ネットワーク計画「環フィリピン海文化復興ネットワークの構築」
《台北市誌》續修計畫協同撰述委員(2006~)
《台北市誌》續修計畫協同撰述委員,朱浤源研究員主持(2006~2008)
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台湾における植民地主義に関する歴史人類学的研究-「日本」認識をめぐって-」,植野弘子教授主持(2005~2009)
日本文部科學省基盤研究「日本を含む外来権力の重層下で形成される歴史認識──台湾と旧南洋群島の人類学的研究」,三尾裕子教授主持(2010年4月~2014年3月)
日本文部科学省私立大学戦略的基盤研究支援事業「国際日本の方法に基づく<日本意識>の再検討─<日本意識>の過去・現在・未来」,Josef Kreiner教授主持(2010年4月~2014年3月)
日本TOYOTA財團「海の東アジアが醸成する文化」研究助成『沖縄と台湾の境界領域における越境実践と生活圏構築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上水流久彥教授主持(2008年11月~2010年10月)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研究計畫委託「臺灣原住民族自然主權與公權力間衝突解決機制探討」研究計畫(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記者會
「從街頭草根論壇到公民憲政會議──全台草根論壇啟動」記者會,公民憲政推動聯盟主辦(2014年11月10日)[PDF]